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出处】《纲目拾遗》 【来自】为兰科植物建兰的花。 【采集】建兰花,秋季采(春兰花,春季采;夏兰花,初夏采)。 【原植物】建兰(《群芳谱》),又名:燕草(陶弘景),秋兰(《本草衍义》),八月兰(《分类草药性》),官兰。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长圆柱...[详细]
【出处】《纲目拾遗》 【别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 兰花根 (《分类草药性》)。 【来自】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随时可采,鲜用。详 建兰花 条。 【性味】辛,平。 ①《医林纂要》:苦甘,温。 ②《植物名实图考》:有毒。 ③《分类...[详细]
【来源】为柳叶莱科植物喜马拉雅柳叶菜的全草。 【原植物】 喜马拉雅柳叶菜。 直立草本,高可达60厘米,有分枝。主根粗短,须根细。茎圆柱形,中空,绿色,有2槽,槽中生柔毛。单叶对生;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2~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细...[详细]
【别名】渣加哈梧(藏名)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卷丝珊瑚苣苔的全草。7~8月采收。 【原植物】 卷丝珊瑚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根茎肥厚粗短,表面黑褐色。叶于基部丛生,平卧;叶片卵形至菱形,肥厚肉质,先端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细锯齿,上...[详细]
【别名】豹足、求股、神投时(《吴普本草》),交时(《别录》),石莲花、回阳草(《滇南本草》),不死草(《滇南本草图说》),长生不死草(《纲目》),万年松(《本草原始》),长生草(《花镜》),石花(《盛京通志》),还魂草(《分类草药性》),...[详细]
【别名】空空参 【来源】为菊科植物空洞参的带根全草。 【采集】花初开时采挖,洗净,晒干。 【原植物】 空洞参。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长锥形。茎单一,肉质,中空,上部较下部粗壮。叶互生,倒披针形,边缘有稀疏浅齿,上部叶渐狭...[详细]
【别名】马尿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柳叶绣线菊(《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线菊的全草及根。 【采集】全年可采,以夏、秋花叶茂盛时采收最佳。洗净,晒干。 【原植物】 绣线菊。 直立灌木,高1~2米。茎圆柱形,上部灰绿色,近基...[详细]
【别名】嫩肉木、丁药、鲫鱼胆(《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鲫鱼胆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植物】 鲫鱼胆。 灌木,高1~3米。茎直立,多分枝;小枝、叶或脉上和花序均被柔毛。叶互生,薄纸质,阔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详细]
【别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多鲜用。 【原植物】空心莲子草,又名:水花生、螃蜞菊、喜旱莲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茎基部匍匐,生须状根,上部上升,中空,具纵纹,并有分枝。...[详细]
【出自】《本经》 【别名】青油羽、青神羽(《石药尔雅》),杨梅青(《本草图经》)。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球形或中空者。 【性味】甘酸,寒。有小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甘酸。 ③《别录》:酸,大寒,无毒。...[详细]
【别名】佛顶珠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喜马拉雅栝楼的根。 【采集】秋、冬季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植物】 喜马拉雅栝楼。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数米。块根粗大,富含淀粉。茎有棱线。叶形变化甚大,掌状3~5深裂,长7~15厘米,宽4~13厘米,基部阔心形,裂片...[详细]
【别名】水辣椒、四方草、兰花仔(《广西药植名录》),惊风榴、四角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长蒴母草的全草。1~10月间采。 【原植物】 长蒴母草。 一年生草本,柔弱,全体秃净。茎下部伏地,长10~30厘米,花茎上举。单叶对生;卵形,...[详细]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