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 【别名】倒根野苏(《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山苏子、野苏子(《吉林中草药》),回菜花(《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菜的全草。 【采集】秋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切段。 【原植物】 蓝萼香茶菜。...[详细]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别名】绿薄荷、青薄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留兰香的全草。5~8月采收。 【原植物】 留兰香。 多年生草本,高约1.3米,有分枝。根茎蔓延,茎方形,呈紫色或深绿色。叶对生;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详细]
【出处】《陕西中草药》 【别名】香水花(《陕西中草药》),木香花(《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七里香蔷薇的根皮。 【采集】夏、秋采挖根皮,洗净,晒干。 【原植物】 七里香蔷薇。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茎攀援,长达10米,具疏刺或近无刺...[详细]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别名】冷青子、千金树(《广州植物志》),上冬青(《广西药植名录》),小粘叶、臭油果(《云南中草药...[详细]
【出处】《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樟种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枝、叶。 【原植物】香叶子,又名:香树。 常绿灌木,高1~3米。小枝光滑,树皮黄绿色。叶互生,有香气,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5~9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尖,基都尖锐或为楔形,上面...[详细]
【出处】《云南中草药》 【别名】小密细藤、满山香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全株。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植物】 披针叶五味子 攀援藤本,长约5米。长枝上的叶互生,短枝上的叶簇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9厘米,宽3~6厘米,边缘具疏...[详细]
【出处】《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果实。 【采集】秋、冬采收,蒸后取出晒干。原植物详 香石藤 条。 【性味】酸咸,温。 【功能主治】益精固肾,治神经衰弱。香石藤果二至三钱。水煎服。...[详细]
【出处】《别录》 【别名】香菜(《本草经集注》),香菜(《千金方》),香戎(《食疗本草》),香茸(《本草图经》),紫花香菜(《履?岩本草》),蜜蜂草(《纲目》)。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采集】夏、秋季采收,当果实成熟时割...[详细]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 【采集】9~10月采摘,晒干;或放2~3天,待果实表面略干时,切成厚片,晒干;亦有用绳穿起风干或低温烘干。 【原形态】①枸橼(杨孚《异物志》),又名:?缘子(《南方草木状》),香泡...[详细]
【出处】《江苏药材志》 【来自】为芸香科植物香圆的种子。 原植物详 香橼 条。 【采集】10~11月间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产于江苏。 【药材】干燥的种子,呈扁卵形,长1~1.5厘米,宽5~8毫米。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突。表面黄白....[详细]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的叶。全年可采。 原植物详 香橼 条。 【化学成份】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延胡索酸;另含挥发油0.2~0.3%,其主要成分为柠檬醛和芳樟醇等。 C.acida的叶子中含异虎耳草素、佛手柑内酯和柠橡油素。 【性...[详细]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的根,9~10月采挖,晒干。原植物详 香橼 条。 【化学成份】含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 【炮制】《分类草药性》:去皮,酒炒用。 【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治胃腹张痛,风痰咳嗽,小儿疵气。 ①《分类草药性》:治风痰咳嗽,理气和...[详细]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