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出处】《海药本草》 【别名】车渠(《海药本草》) 【来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或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原形态】 鳞砗磲 贝壳巨大,重而坚厚。卵圆形,壳顶位于贝壳中央,壳顶前方有一长卵形的足丝孔。腹缘弯曲呈波状。外韧带极长,黄褐色,约等于贝壳后半...[详细]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别名】玛玛机机(藏名)。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密穗砖子苗的全草。7~9月采收。 【原形态】 密穗砖子苗 粗壮、直立、秃净、多年生草本。秆疏丛生,高20~60厘米,锐三棱形,基部膨大。叶短于秆,线状披针形,宽0.3~0.5厘米,...[详细]
【出处】《岭南采药录》 【别名】楠木根(《南宁市药物志》),大疳根(《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根、根皮或树皮、叶、种子。全年可采。 【原形态】潺槁树,又名:潺槁木姜、厚皮楠、香胶木、山胶木、青桐胶、野果木、牛耳枫、山加龙...[详细]
【出处】《本草从新》 【别名】鞭鱼(《医林纂要》),带柳(《福清县志》),裙带鱼(《柑园小识》),海刀鱼、鳞刀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来源】为带鱼种动物带鱼的肉。 【原形态】 带鱼 体延长呈带状,甚侧扁,体前部背腹缘几呈平行状,向尾部...[详细]
【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药用倒提壶的根。春、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药用倒提壶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全株粗糙。根圆锥形,表皮黑褐色,老时半本质化。茎直立。基生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具长柄;茎生叶互生...[详细]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药茴香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用。 【原形态】 药茴香 多年生草本,高25~35厘米,全株无毛。根肥大,锥状圆柱形,具芳香。茎单一,常不分枝。基生叶丛生,有长柄,3~4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线形;茎生叶互生...[详细]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蔷微科植物金老梅的花。详 药王茶 条。 【性味】《内蒙古中草药》:苦,凉。 【功能主治】治消化不良,浮肿,赤白带,乳腺炎。 ①《内蒙古中草药》:健脾化湿。治消化不良,乳腺炎。 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赤白...[详细]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别名】金腊梅、棍儿茶、扁麻、金露梅,木本委陵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老梅的叶。夏季采叶,洗净,晒干。6~7月采花,阴干。 【原形态】 金老梅 小灌木,高20~10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详细]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别名】醉针茅、药草、米米蒿,德里松-霍尔、德里斯-霍尔、阿尔善(蒙名)。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醉马草的全草及根。夏季采收。 【原形态】 醉马草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须根柔韧。秆直立,光滑,少数丛生,通常3...[详细]
【出处】《别录》 【别名】游龙(《诗经》),茏古(《尔雅》),红草(《尔雅郭璞注》),天蓼、石龙(《别录》),茏鼓(《唐本草》),水荭、大蓼(《本草拾遗》),荭蓼(《汉英韵府》),大毛蓼(《植物学大辞典》),东方蓼(《中国药植志》),水蓬稞...[详细]
【出处】《纲目》 【别名】水荭花(《摘元方》)。 【来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花序。详 荭草 条 【性状】干燥花序,花多数,攒簇成穗,花被5瓣,淡红色或带白色,初开时常呈扁形的半开放状态。 【功能主治】治心、胃气痛,痢疾,痞块,横痃。 【用法用量】内...[详细]
【出处】《陆川本草》 【别名】红叶藤、红叶秋树、牛见愁(《广州植物志》),牛栓藤(《广西植物名录》)。 【来源】为牛栓藤种植物红叶藤的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红叶藤 多分枝藤本,无毛。长达2米。羽状复叶,小叶通常11~17,稀有5~9,近革质,...[详细]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