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葱汁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葱汁即葱涕,功同葱白。古方多用葱涎丸药,亦取其通散上焦风气也。《胜金方》取汁入酒少许,滴鼻中,治衄血不止,云即觉血从脑散下也。又《唐瑶...[详细]

  • 桑叶露

    【出处】《纲目拾遗》 【别名】上清(《石药尔雅》)。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叶的蒸馏液。 【功能主治】《金氏药帖》:治目疾红筋,去风清热。 【用法用量】内服:炖温,1~2两。...[详细]

  • 桑?

    桑?(百草镜》) [基原]为老桑树上的结节。原植物详 桑叶 条。 [功用主治] 百草镜: 去风痹诸湿。浸酒用,治胃痛。 [选方]治老年鹤膝风: 桑树上结累一块,以陈米醋磨服,取泻。泻后,急服补中益气汤。(《岭南采药录》) [备考]《百草镜》: 桑老则树生瘿,其状如...[详细]

  • 桑霜

    【出处】《纲目》 【别名】木硇(《本草经疏》)。 【来源】为桑柴灰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 【功能主治】 ①《纲目》:治噎食积块。 ②《本草经疏》:钻筋透骨,敷痈疽,拔疔,引诸散毒药攻毒。 【备考】《本草经疏: 桑霜,即(桑柴)灰汁以桑皮绵...[详细]

  • 桑黄

    【出处】《药性论》 【别名】桑臣、桑耳(《药性论》),胡孙眼(《酉阳杂俎》),桑黄菇(《纂要奇方》)。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针层孔的子实体。 【原植物】 针层孔。 菌盖木质,扁半球形或乌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详细]

  • 桑沥

    【出处】《纲目》 【别名】桑油(《万氏家抄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 【制法】《万氏家抄方》: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入瓶内,用一瓶盖口,倒埋土中,?火煨之,油自滴下,贮罐听用。 【功能主治】《纲目》:治大风疮...[详细]

  • 桑芽

    【出处】《江苏植药志》 【别名】女儿红、青桑头(《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槭树科植物 茶条槭 的幼芽及嫩叶。 【原植物】茶条槭,又名:茶条。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5~6米。树皮灰色,粗糙。小枝细,绿色或紫绿色。单叶,纸质,卵形,长6~10厘米,...[详细]

  • 桑耳

    【出处】《本经》 【别名】桑菌、木麦(《别录》),桑上寄生(《证类本草》),桑?(《唐本草》),桑蛾、桑鸡(《广菌谱》)。 【来源】为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原植物参见 木耳 条。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有毒。 ②《药性论》:平。 ③孟...[详细]

  • 木耳

    【异名】?(《本经》),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 方》),木懦(《证类本草》,木枞、木蛾(《纲目》),云耳(药性 切用》),耳子(《四川中药志》)。 【基原】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原植物】 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 Hook.)Underw. 子实...[详细]

  • 桑叶

    【出处】《本经》 【别名】铁扇子(《百草镜》)。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原植物】桑(《诗经》),又名:家桑(《日华子本草》),荆桑(王祯《农书》),桑椹树(《救荒本草》),黄桑。 落叶乔木,高3~7米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树...[详细]

  • 桑椹

    【出处】《唐本草》 【别名】葚(《尔雅》),桑实(《说文)),乌椹(《本草衍义》),文武实(《素问病机保命集》),黑椹(《本草蒙筌》),桑枣(《生草药性备要》),桑葚子(《本草再新》),桑果(《江苏植药志》),桑粒(《东北药植志》),桑?(...[详细]

  • 桑叶汁

    【出处】《别录》 【别名】桑叶滋、桑脂、桑滋干(《纲目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鲜叶,摘破叶脉后渗出的白色液汁。 原植物详 桑叶 条。 【性味】《纲目拾遗》: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蜈蚣咬伤。 ①《别录》:解蜈...[详细]

  • 桑皮汁

    【出处】《玉楸药解》 【别名】桑汁、桑白汁(《肘后方》),桑木汁(《圣惠方》),桑皮中白汁(《本草图经》)。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树皮中的白色液汁。 原植物详 桑叶 条。 【性味】《本草汇言》:味苦。 【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外伤出血。 ①《本草...[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下一页
  • 末页
  • 5356420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