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葱汁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葱汁即葱涕,功同葱白。古方多用葱涎丸药,亦取其通散上焦风气也。《胜金方》取汁入酒少许,滴鼻中,治衄血不止,云即觉血从脑散下也。又《唐瑶...[详细]

  • 梅花刺果

    【出处】《贵州草药》 【别名】打油果(《贵阳民间药草》),打枪果(《贵州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果实。原植物详 青刺尖 条。 【性味】性温,味苦酸。 【功能主治】去翳。 【附方】 治目翳多泪:梅花刺果一两;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贵...[详细]

  • 梅花草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梅花草的全草。 【原植物】 梅花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基生叶丛生,卵圆形至心形,长1~3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全缘,叶柄长;花茎中部生叶1片,无柄,基部抱茎,形与基生叶同。...[详细]

  • 梅露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 白梅花 )的蒸馏液。 【功能主治】 ①《百草镜》: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 ②《纲目拾遗》:鲜绿萼初放花,采取蒸露,能解先天胎毒。六月未出痘小儿,和金银露食之极佳。...[详细]

  • 乌梅

    【异名】梅实(《本经》),熏梅、桔梅肉(《现代实用中药》)。 【基原】为蘅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原植物】梅(《诗经》) Prwms mwme (Sieb.) Sieb. et Zucc.,又名:春梅(《本草再新》)。 落叶小乔木,?可达10米。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多分 枝。单叶...[详细]

  • 梅梗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 详 乌梅 条。 【功能主治】《道听集》: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详细]

  • 梅核仁

    【出处】《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 详 乌梅 条。 【化学成份】种子含苦杏仁甙。 【性味】 ①《药性论》:味酸,无毒。 ②《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暑,明目,除烦。 ①《吴普本草》:明目,益气。 ②《药性论》:除烦热。 ③...[详细]

  • 梅根

    【出处】《别录》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 【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①《别录》:治风痹。 ②《崔氏纂要方》:初生小儿取根同桃、李根煮汤浴之,无疮热之患。 ③《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详细]

  • 梅叶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片。详 乌梅 条。 【性味】《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附方】 治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详细]

  • 梧桐子

    【出处】《履?岩本草》 【别名】瓢儿果、桐麻豌(《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 【原植物】梧桐(陶弘景),又名:榇、梧(《尔雅》),青梧(《品汇精要》),桐麻、瓢羹树(《草木便方》),耳桐、苍桐、青皮树、春麻、九层皮、白...[详细]

  • 梧桐花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花,夏季采收。 原植物详 梧桐子 条。 【炮制】筛净泥屑,拣去杂质,晒干。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能主治】治水肿,秃疮,汤火伤。 ①《山海草函》:治癞头,汤火伤。 ②广州部...[详细]

  • 梧桐叶

    【出处】《纲目》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叶。 原植物详 梧桐子 条。 【化学成份】含甜菜碱、胆碱、-香树脂醇、-香树脂醇乙酸酯、-谷甾醇、卅一烷及芸香甙0.15%。 【药理作用】叶浸膏(先用水煎,再以醇处理而得)对麻醉狗及猫静脉注射0.25~0.5克/公斤...[详细]

  • 梧桐白皮

    【出处】《本草图经》 【别名】梧桐皮(《履?岩本草》)。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去掉栓皮的树皮。 原植物详 梧桐子 条。 【化学成份】树皮含水分40.63%,灰分2.69%,粗蛋白质4.16%,粗脂肪2.47%,粗纤维25.14%,戊聚糖和戊糖6.61%。尚含廿八醇...[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下一页
  • 末页
  • 5356420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