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葱汁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葱汁即葱涕,功同葱白。古方多用葱涎丸药,亦取其通散上焦风气也。《胜金方》取汁入酒少许,滴鼻中,治衄血不止,云即觉血从脑散下也。又《唐瑶...[详细]

  • 螃蟹脚

    【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扁杆灯芯草的全草。 【原植物】 扁杆灯芯草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茎短,白色,须根多数。茎扁平,2~3丛生,直立,翼状二锐棱。叶互生;长剑状线形,扁平,长8~15厘米,宽1.5~3毫米,先端渐锐尖,全缘;叶鞘不联合。聚伞花...[详细]

  • 螃蟹甲

    【异名】露木尔(藏名)、 藏糙苏 、 露木。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螃蟹甲的块根。 【原植物】螃蟹甲 Phlonis younghusbandii Mukerjee。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被硬粗毛。根粗壮,分枝,侧根局部膨大呈圆球形块根,褐黄色。基生叶丛生,具紫褐色长柄...[详细]

  • 錾菜

    【别名】楼台草、玉容草(《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实图考》),对月草、白花茺蔚(《中国药植志》)。 玉蓉草、山 玉 米草、 大花錾菜。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錾菜的全草。 【原植物】 錾菜 一年生草本,全体较粗糙。茎直立,高40~100厘米以上...[详细]

  • 络石藤

    【别名】络石、石鲮(《本经》),鲮石、明石、悬石、云花、云珠、云英、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冬(《唐本草》),络石草(《近效方》),鬼系腰(《外科精要》),石薜荔(《医学入门》),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详细]

  • 燕窝

    【别名】燕窝菜(《闽部疏》),燕蔬菜(《纲目拾遗》),燕菜(《现代实用中药》)。燕根(《药材学》)。 官燕、白燕、灰腰金丝燕、爪哇金丝燕、单色金丝燕、南海金丝燕。 【来源】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详细]

  • 燕麦灵

    【别名】铜脚威灵、倒吊花、接骨一枝箭。 追风箭、若路娃。 【来源】为菊科植物云南兔耳风的全草。 【原植物】 云南兔耳风 多年生草本,高不到30厘米。根丛生,表面浅棕黄色。基生叶厚,近革质,阔卵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浑圆,下延...[详细]

  • 燕窠土

    【别名】胡燕窠内土(《本草拾遗》),燕窠泥(《救急方》),燕窝泥、燕子泥(《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燕科动物金腰燕的泥巢。原动物见 胡燕卵 条。 【性味】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咸,无毒。 【功能主治】治风瘙瘾疹,...[详细]

  • 燕麦草

    【别名】乌麦(《埴物学大辞典》),野麦草(《重庆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茎叶。 【原植物】 野燕麦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厘米,具2~4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详细]

  • 薅田蕉根

    【别名】茅莓根(《福建中草药》)。 托盘根、米花托盘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 原植物详 薅田蕉 条。 【化学成份】根含鞣质4.5%,糖2.3%,黄酮甙1.6%。 【性味】甘苦,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详细]

  • 薜荔根

    【原植物】桑科植物薜荔 Ficus pumila,详 薛荔 条。 【采集】 随时可采,晒干备用。 【性味】 苦,平。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5558 薅田? hao tian bia...[详细]

  • 薜荔

    【别名】木莲藤(《日华子本草》),辟萼(《质问本草》),石壁莲(《植物名汇》),木瓜藤、膨泡树、饼泡树、壁石虎、木壁莲(《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墙虎、风不动(《中国药植志》),彭蜂藤(《福建民间草药》),石龙藤(《中药志》),常春藤(《广...[详细]

  • 木馒头

    【异名】木莲(《本草拾遗》),水馒头(《岭外代答》),鬼馒头(《纲目.》),蔓头萝(《生草药性备要》),凉粉果、木铎、桔杷、 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 (《中国树木分类学》),镘头郎(《广州植物志》),牛奶子、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 (福建民间草...[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下一页
  • 末页
  • 5356420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