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别名】接骨药、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云南中草药》),苛草、接骨木(《西藏常用中草药》),榆古兴那布(藏名)。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红山花的全草及根。 【采集】夏、秋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红山花。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根细...[详细]
【别名】青藤、铁牛入石、青筋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的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翼核果。 木质藤本,高2~3米。根粗壮,外皮暗紫红色。茎多分枝,有细纵纹,幼枝绿色。单叶互生;革质;具柄;卵...[详细]
【别名】大血藤(草木便方)、活血藤(天宝本草)、黄皮血藤(《四川中药志》),紫金血藤(《重庆草药》),气藤(《贵 州草药》),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云南中草药...[详细]
【别名】麒麟竭(《雷公炮炙论》),海蜡(侯宁极《药谱》),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 【采集】采取果实,置蒸笼内蒸煮,使树脂渗出;或取果实捣烂,置布袋内,榨取树脂,然后煎...[详细]
【别名】臭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南方红豆杉的种子。 【原形态】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常绿乔木,高10~25米。树皮赤褐色。叶螺旋状着生,排成2列,钱形,镰刀状弯曲,长2~4厘米,宽3~4.5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详细]
【来源】为菊科植物麻叶蟛蜞菊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麻叶蟛蜞菊。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须根丛生、肉质,折断后有红色汁液流出。茎直立,圆柱形,绿红色。单叶对生,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3.5~7厘米,宽1~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详细]
【别名】发髭(《本经》),乱发(《金匮要略》)。 【来源】为人的头发。 【采集】收集人发,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后晒干。商品均加工成炭,称血余炭。制法:将净发置煅锅内,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详细]
【别名】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自消融、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通心蓉(《广东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猪屎豆的茎叶。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大猪屎豆,又名:凸尖野百合。 亚灌木状草本,高1~2米。茎、枝被绢毛。单叶,大...[详细]
【异名】鹿蹄草(《生草药性备要》),小回回蒜(罐物学大辞典),假芹菜(《岭南采药录》),千里光(南京民间药草》),自灸草、野芹菜、点草(《广东中草药》)。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禹毛茛的全草。 【原植物】禹毛茛。 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白色。茎直立,高0...[详细]
【别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5~6月间当茎叶枯萎时采挖。挖取后,搓掉外面浮皮,洗净,分别大小,放入开水中烫煮,随时翻动,至内部无白心呈黄色时,捞出晒干,置于...[详细]
【别名】牙鸣马(藏名)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中华金腰的全草。8~9月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中华金腰。 多年生草本,高5~14厘米。根须状。茎直立或斜生,无毛,有不孕枝。基生叶和根茎在花期多已枯萎;茎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7~12毫米,宽6~10毫...[详细]
【别名】夜牵牛、星拭草(《岭南采药录》),寄色草(《广州植物志》),返魂香(《广东中药》Ⅱ),消山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咸虾、枝香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 【...[详细]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