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桐皮

    【出处】《本经》 【别名】白桐皮(《药性论》),水桐树皮(《濒湖集简方》),桐木皮(《纲目》)。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树皮。 【原形态】①泡桐(《纲目》),又名:白桐(陆玑《诗疏》),椅桐(陶弘景),黄桐(《本草图经》),白花桐...[详细]

  • 泡桐花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花。 原植物详 桐皮 条。 【功能主治】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菌痢,急性肠炎,急性结膜炎,腮腺炎,疖肿。 【复方】治腮腺炎(痄腮):泡桐花八钱。水煎,白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详细]

  • 桐根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挖。原植物详 桐皮 条。 【性味】《河南中草药手册》: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①《重庆草药》:除风湿,清肠胃热毒,用于风湿脚痛,肠风下血,痔疮。 ②《河南中草药手册...[详细]

  • 桐木

    【出处】《纲目》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木材。原植物见 桐皮 条。 【化学成份】毛泡桐木部含泡桐素、异泡桐素、d-芝麻素、d-细辛素。幼枝含与丁香甙有关的、结构未明的葡萄糖甙名泡桐甙。毛泡桐尚含梓果次甙。 【功能主治】《补缺肘后方》:治...[详细]

  • 桐叶

    【出处】《本经》 【别名】白桐叶(《本草经集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原植物见 桐皮 条。 【化学成份】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药理作用】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皂甙元,可作乳化剂用...[详细]

  • 桄榔面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将树干割断,去皮,取髓部晒干,磨粉。原植物见 桄榔子 条。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海药本草》:作饼炙食,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 【摘录】《大辞典》...[详细]

  • 桔梗芦头

    【出处】《纲目》 【来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茎。原植物见 桔梗 条。 【功能主治】吐上膈风热痰实,生研末,白汤调服一钱,探吐。 【摘录】《大辞典》...[详细]

  • 桂花跌打

    【出处】《云南恩芽中草药...[详细]

  • 桂叶素馨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详细]

  • 桂花露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 【性味】《纲目拾遗》:味微苦。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醒脾开胃。治龈胀,牙痛,咽干,口燥,口臭。 ①《金氏药帖》:专治龈胀牙痛,口燥咽干。 ②《纲目拾遗》:明目疏肝,止口臭。...[详细]

  • 桂木干

    【别名】狗果(《岭南采药录》),胭脂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桑科植物桂木的果实。秋季采收,切片晒干。 【原植物】桂木,又名:红桂木。 乔木,高达15米,秃净或幼枝略被柔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详细]

  • 桂花

    【出处】《纲目拾遗》 【别名】木犀花(《纲目》)。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9~10月开花时采收,阴干,拣去杂质,密闭贮藏,防止走失香气及受潮发霉。 【原植物】木犀(《纲目》),又名:九里香、岩桂(《墨庄漫录》),桂(《花镜》)。 常绿灌木...[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339
  • 340
  • 下一页
  • 末页
  • 518620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