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大蓑衣藤根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 Clematis ar genii-ZwcWa (L6vL et Vant.) W. T. Wang 的根。原植物详毛木通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辛,性温。 【功用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 血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用法与用...[详细]

  • 大叶狼豆柴

    【基原】为亘科植物梯氏木蓝的根。 【原植物】梯氏木蓝teyswawmi Miq. 小灌木,高12米; 嫩枝有短柔毛》单数羽 状复叶互生,小叶13 17枚;小叶对生,有短 柄,矩形,长2.54厘 米,宽11.6厘米,先 端圆,有凸尖,基部狭或圆,全缘,下面密被白色 柔毛。总状花...[详细]

  • 大叶沿阶草

    【异名】八宝镇心丹。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大叶沿阶草的块根。 【原植物】大叶沿阶草 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披鳞片,干时呈纤维 状。须根长,淡黄色,先 端肉质膨大。叶根生,有 长柄,叶片披针形,长 510厘米,宽23厘 米,下面粉白色,直出平 行脉明显...[详细]

  • 香樟根

    【出处】《分类草药性》 【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 原植物详 樟木 条。 【采集】2~4月间采挖。洗净,切片硒干。不宜火烘,免失香气。 【...[详细]

  • 桂子

    【出处】《纲目拾遗》 【别名】天竺桂实(《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原植物详 桂皮 条。 【性味】辛甘,温。 ①《药性考》:甘辛。 ②《纲目拾遗》: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 ①《药性考》: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详细]

  • 黄桷叶

    【出处】《草木便方》 【别名】大榕叶(《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叶。 【原植物】黄葛树(《边州闻见录》),又名:嘉树(《峨嵋县志》),万年阴、婆罗树(《生草药性备要》),榕树(《草木便方》)。 落叶大乔木,高15~26米,全...[详细]

  • 黄桷皮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树皮。 原植物详 黄桷叶 条。 【性味】《草木便方》:苦酸,温。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 ①《居易录》:愈癣。 ②《草木便方》:祛风,除湿,消肿满。治四肢顽痹,麻(木)不...[详细]

  • 黄桷根

    【出处】《草木便方》 【别名】黄葛根(《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以8~9月采者为佳。 原植物详 黄桷叶 条。 【性味】 ①《草木便方》:苦酸,温。 ②《重庆草药》:味苦涩,性热,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详细]

  • 黄桷浆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汁液。 原植物详 黄桷叶 条。 【功能主治】 杀虫;解毒。主治疥癣;痄腮。 ①《草木便方》:治疥癞,血风癣。 ②《重庆草药》:治腮腺炎。 【用法用量】外用:搽擦或涂靛青布上贴患处。...[详细]

  • 黄桷树根疙瘩

    【出处】《重庆草药》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 原植物详 黄桷叶 条。 【功能主治】《重庆草药》: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详细]

  • 黄龙须

    【出处】《重庆草药》 【别名】红龙须(《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气根。 原植物详 黄桷叶 条。 【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湿,性热,无毒。 【功能主治】《重庆草药》:行气,除风,除寒,除湿。治风湿麻木,筋骨痛,跌打损伤,痨伤腰...[详细]

  • 黄水枝

    【出处】《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别名】博落(《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的全草。 【原植物】 黄水枝。 多年生草本,高22~44厘米。根状茎横走,黄褐色,具鳞片。茎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脏形至卵圆形,为不明显的3~5裂...[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下一页
  • 末页
  • 518620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