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古代名书 >

绛矾丸

《重订广温热沦》卷二:绛矾丸 【处方】皂矾15克(面裹烧红)杜苍术15克 真川朴24克 广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 【制法】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30克为衣。 【功能主治】治湿遏...[详细]

  •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于拄骨之上会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终于迎香...[详细]

  • 督脉穴

    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详细]

  • 足太阴脾经穴

    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几二十一穴.今取四穴. 隐白 在足大指内侧端.去爪甲如韭叶.足太阴所出...[详细]

  • 足阳明胃经穴

    足阳明胃经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侠口环出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 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详细]

  • 手少阴心经穴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终于少冲.脉起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 内后廉.行手太阴肺.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凡九穴.今取二穴....[详细]

  •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心包络经.起自天池.循胸中出胁下.入肘内曲泽下臂行循中指出其端.终于中冲.凡九穴.今录四穴. 天池 (一名天会) 在乳后一寸.腋下三寸.着胁直腋撅肋间气府.论注曰.在乳后同身寸之二寸.手厥阴足少阳之会.刺三分.灸三壮.主治胸胁烦满.头痛寒热疟...[详细]

  •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出腋下循臂内行人寸口.至鱼际.出大指之端.止于少商.凡十一穴.今录六穴. 中府 (一名膺中俞) 在云门下一寸.去任脉中行华盖穴旁横开六寸.乳上三肋间陷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手足太阴之会刺三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肺急胸...[详细]

  • 任脉穴

    任脉起于会阴.循腹上行会于咽喉.至承浆止.凡二十四穴.是科只用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四穴.(后载会阴一穴云凡喉风禁针故不列入总条) 承浆 (一名天池,一名悬浆) 在颐前下唇棱下陷中.经云.足阳明任脉之会.刺二分.留五呼.灸三壮.主治口眼 斜....[详细]

  • 煮针药方

    麝香(五分) 胆矾(一钱) 朱砂(三钱) 没药(三钱) 郁金(三钱) 川芎(三钱) 归尾(三钱)磁石(一两) 石斛(二分) 皂角(二钱) 穿山甲(三钱) 甘草节(五钱) 沉香末(五钱) 北细辛(三钱) 以上诸药.能引气味入针内....[详细]

  • 制针法

    制针须用马嚼环铁.以马属午午属火火克金取克制.能解铁毒之义也.故本草用马衔铁作医针为妙.若以真金制针.用之更佳.其 炼之法. 以马衔铁琢作二寸长.或三寸.不拘长短.要光圆尖者数针.三棱式者数针.以便分症从穴按用.不可过于尖锋恐易折针于肉内也...[详细]

  • 诸症针刺要穴

    喉痹又喉缠喉斗底. 天突 廉泉 后顶 风府 风池 合谷 商阳 中冲 少泽 少商 然谷 照海 三阳交 足三里 双单乳蛾燕口. 后溪 少冲 少商 合谷 风池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搜牙悬 . 颊车 承浆 合谷 鱼际 足三里 枢扶氏曰.以上诸穴.皆急治喉风等症之要穴法也.其余诸...[详细]

  • 针灸诸则

    一凡诸病之作.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宜用针刺者.以针法开导之.当用灸者.以灸法温暖之.凡治毕.须好持护.忌生冷醋滑等物.若不知慎.必反生他疾. 一凡针刺大法多宜在午时之后.不宜在午时之前. 一凡灸法.须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下一页
  • 末页
  • 3203831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