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古代名书 >

绛矾丸

《重订广温热沦》卷二:绛矾丸 【处方】皂矾15克(面裹烧红)杜苍术15克 真川朴24克 广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 【制法】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30克为衣。 【功能主治】治湿遏...[详细]

  • 在妇产科学中有两义。 ①指怀孕。出《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虞翻注:字,妊娠也。 ②指养育。出《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详细]

  • 自汗

    病名。 ①指发热汗出,亦称自汗出。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 ②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其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详细]

  • 自灸

    灸法名。即天灸。参见该条。...[详细]

  • 自我推拿

    推拿的一种。又称自我按摩。即在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上运用手法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可配合气功及肢体运动进行。如眼保健操、摩腹等法。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有以自摩法治疗头痛、腹痛的记载。...[详细]

  • 中药炮制法之一。用少量清水将药物湿润,让水分逐渐渗透入内,使之发软。有些药物,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者,宜用此法。...[详细]

  • 渍形

    治疗学术语。指用汤液或熏蒸浸渍取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表证,用此法以散邪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详细]

  • 也写作眦。 ①人体部位名。指大小眼角。也即上下眼睑连结的部位。又称大眼角为内眦、大眦;称小眼角为外眦、锐眦。《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 ②指视觉能力。...[详细]

  • 眦赤烂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详细]

  • 足太阳膀胱经穴

    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颠.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直者.从腰中下侠脊贯臀入 中.其直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终于至...[详细]

  • 足少阴肾经穴

    足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趋足心之涌泉穴.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 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凡二十七穴.今取三穴. 涌泉 (一名地冲) 在...[详细]

  • 足少阳胆经穴

    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其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从锐 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详细]

  • 手太阳小肠经穴

    手太阳小肠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内 .斜络于颧.凡十有九穴....[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下一页
  • 末页
  • 3203831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