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普济方》卷一九五。
【组成】:
针砂半斤(水淘净,醋浸三日,炒成土色为度) 平胃散四两 缩砂一两 香附子四两 陈皮 青皮各一两
【用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饭后以酒送下。
【主治】:
黄肿。
【方源】
《本草纲目》卷八引《乾坤生意》。
【组成】:
针砂不拘多少
【用法】:
上药擂尽锈,淘洗白色,以米醋于铁铫内浸过一指,炒干,再炒三五次,候通红取出;用陈粳米半升,水浸一夜,捣粉作块,煮半熟,杵烂,入针砂二两半,百草霜一两半,捣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五加皮、牛膝根、木瓜浸酒送下。初服若泄泻,其病源去也。
【功用】:
助脾去湿。
【主治】:
湿热黄疮。
【方源】
《医学正传》卷六引《集验方》。
【组成】:
针砂半斤(醋炒红) 苍术四两(米泔浸) 香附四两(童便浸) 神曲(炒微黄) 茵陈(姜汁炒) 麦?(麸炒)各二两 芍药 当归(酒洗,去头) 生地黄川芎 青皮(去瓤,炒)各一两五钱 陈皮(去白) 莪术(醋煮) 三棱(醋煮)各二两 桅子(去壳,炒) 姜黄 升麻 干漆各五钱(炒烟尽)
【用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生姜汤送下。
【主治】:
谷疸,酒疸,湿热发黄。
【方源】
《证治汇补》卷三。
【组成】:
猪苓 泽泻 白术 赤苓各五钱 苍术 砂仁 香附 厚朴各二两 三棱 莪术 乌药 茵陈 草果 针砂(醋炒七次)各一两 木香 青皮 陈皮各七钱
【用法】:
上为末,老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功用】: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利湿消肿,磨积化滞。
【主治】:
黄疸积块,久而不愈。
【宜忌】:
忌食鸡、鱼。
【备考】: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有赤芍,无赤苓。
【方源】
《医略六书》卷二十。
【组成】:
猪苓一两半 白术一两半(炒) 茯苓二两 苍术一两半(炒) 厚朴一两半(制) 草果一两 泽泻一两半 三棱一两半(醋炒) 蓬术一两半(醋炒) 针砂一两(醋炒) 茵陈三两
【用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三钱,红花子三钱(炒,研)煎汤送下。
【主治】:
疸久成积,块垒不消,脉沉者。
【方论选录】:
疸久不消,湿热郁滞,血气不得流通而成坚积,故腹中垒块不平焉。白术健脾气以燥湿化积;苍术升阳气以燥湿强脾;厚朴散满宽中气;草果涤寒消积滞;三棱之峻攻坚破垒;蓬术之猛消块化积;针砂锋锐,力能磨积,直透其壁垒;猪苓降下,性专利湿,通走其三焦;茯苓渗脾肺之湿;泽泻利膀胱之湿;茵陈泻湿热以治黄也。以小麦曲糊为丸化其滞,以红花子汤散其结而活其血气耳。俾血气调和则积化块消,而无湿热积滞之患,安有疸久不全,块垒不平乎?此攻积破坚之剂,为疸久块垒不消之专方。
《兰台轨范》卷五。为《三因》卷十三“禹余粮丸”之异名。见该条。
【方源】
《回生集》卷下。
【组成】:
针砂四两(醋煅七次) 皂矾四两(火煅) 厚朴一两(姜汁炒) 青皮一两 三棱一两 陈皮一两 草乌一两 南木香一两 雄黄一两 槟榔一两 史君子一两 鳖鱼脚八只(醋浸,焙干)
【用法】:
上醋为丸,如粟米大。小儿一岁三分,空心调服。
【主治】:
小儿面黄腹大,积聚不消,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