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鹿胎的炮制方法

鹿胎粉《本经逢原》:酥炙黄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砍成碎块,置铁丝筛上,于无烟炉火上烘烤,烤热后,均匀地涂抹酥油(或麻油),待油渗入鹿胎块内部,继续涂油和...[详细]

  • 肘椎

    经外穴名。出《肘后备急方》。在腰部,取穴时,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痛胀等。艾炷灸3-7壮。近代《腧穴学概论》谓中间一点亦是穴,共3穴。...[详细]

  • 肘椎

    经外穴名。出《肘后备急方》。在腰部,取穴时,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痛胀等。艾炷灸3-7壮。近代《腧穴学概论》谓中间一点亦是穴,共3穴。...[详细]

  • 咒病

    治疗学术语。指古代用咒语祛除病邪的精神疗法,属心理医学范畴。《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详细]

  • 咒禁博士

    古代教师名。咒禁博士一职,始置于隋代。隋代太医署中设咒禁博士两名。唐代因袭,只设一人,官阶从九品下。主要负责讲授祷告、符咒等方法和手段,其中不排除心理暗示疗法在内。...[详细]

  • 昼热

    证名。白天发热,或昼夜发热,昼重夜轻。《证治准绳》卷一: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治用柴胡饮子。《增补万病回春发热》: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用小柴胡加栀子、黄连、知母、地骨皮。《丹溪心法附余发热门》方广按:昼夜发...[详细]

  • 昼夜证象同异辨

    诊断学术语。根据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凡病昼增剧而夜安静,为阳有余,病在气分;夜增剧而昼安静,为阴有余,病在血分。昼发热而夜安静,为邪旺于气分,其病在阳;昼安静而夜发热,为邪旺于血分,其病在阴。昼安...[详细]

  • 皱脚

    病证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孕妇在妊娠晚期,由于胎体长大,气机流通失畅,致使水液输布受阻,下注而症见脚部浮肿,皮肤色苍粗厚,无其他不适,休息后消失。一般产后可自愈,可不予处理。但若孕妇素体气血虚弱,下元不足,湿气下注而足踝部浮肿,伴神...[详细]

  • 皱揭

    病状名。皮肤干枯粗糙,皮屑如麸脱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皱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王冰注:身皮麸象。...[详细]

  • 朱崇正

    明代医学家。字宗儒,号惠斋,徽州(今属安徽)人,生平履贯不详。着有《仁斋直指附余方论》,附刻于《仁斋直指医书四种》中,现有刻本行世。...[详细]

  • 朱纯嘏(1634-1718年)

    清代医学家。字玉堂,江西新建县人,少习举子业,后攻医术,对痘疹之证研读尤深。于古人之胎毒说做了发展,认为系时令之气入于命门,后盛痘气或疹气而成痘或疹,二者有别,曾为宫庭种痘,有效防止天花蔓延,后曾赴内蒙地区种痘,亦颇有成果。所著《痘疹定论...[详细]

  • 爪摄

    针刺辅助手法名。即摄法。《针灸大成》列作十二经法之一:凡下针,如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甲切之,其气自通行也。。参见摄法条。...[详细]

  • 拽法

    推拿手法名。见《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用力牵拉患者肢体关节的手法。...[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291
  • 292
  • 293
  • 294
  • 下一页
  • 末页
  • 449537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