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鹿胎的炮制方法

鹿胎粉《本经逢原》:酥炙黄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砍成碎块,置铁丝筛上,于无烟炉火上烘烤,烤热后,均匀地涂抹酥油(或麻油),待油渗入鹿胎块内部,继续涂油和...[详细]

  • 张振?

    清代医家。字筱衫、广文,号惕厉子,原名醴泉,江苏宝兴县人。精研《灵枢》、《素问》及历代著名医家医着,遂精于医道。适张言礼从其族弟处抄得其珍藏二十载之明代周于蕃之《推拿要诀》,振?对此书进行校订增删,并更其名为《厘正按摩要术》,行于世。...[详细]

  • 张志聪

    明清间医家(1610-1674年)。字隐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世业医,师事名医张卿子,建侣山堂。招弟子讲学。其学宗《内经》、张仲景。尝着《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灵枢》是针灸专着,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其著作尚有《侣山堂...[详细]

  • 张仲景

    后汉医学家。名机,字仲景,南阳湟郡(今河南南阳)人,一说尝任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幼年即嗜医学,后从同郡名医张伯祖学医,得其所传,通经方。适逢建安(196-220)期间,疫疠流行。死伤枕藉。仲景家族原有人口二百多,未及十载,死者已达三分之二,而...[详细]

  • 《张仲景五脏论》

    书名。见《崇文总目》。一卷,已佚。...[详细]

  • 针内障眼法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名称。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详细]

  • 针生

    古代太医署人员职位名。见《旧唐书职官志》。详针博士条。...[详细]

  • 针师

    掌握针法的医师。古代太医署设有针师职位。《旧唐书职官志》:太医令掌医疗之法。丞为之...[详细]

  • 针石

    古代针刺工具名。又名箴石。《素问血气形志篇》: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王冰注:夫卫气留满,以针泻之;结聚脓血,石而破之。石谓石针,则砭石也。...[详细]

  • 针挑疗法

    针刺疗法之一。即挑治疗法。参见该条。...[详细]

  • 针头补泻

    针刺补泻手法名。又称手指补泻,指以左手为主的针刺辅助手法。《针灸大成》:此乃补泻之常法也。非呼吸而在手指,如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努之、爪而下之等法均是。...[详细]

  • 针向补泻

    针刺方法。即迎随补泻。详该条...[详细]

  • 针向行气法

    针刺行气法之一。又称针芒行气法。指以针刺方向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欲使针感向上传导,则针尖宜向上斜刺;欲使针感向下传导,则针尖宜向下斜刺。...[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291
  • 292
  • 下一页
  • 末页
  • 449537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