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鹿胎的炮制方法

鹿胎粉《本经逢原》:酥炙黄用。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砍成碎块,置铁丝筛上,于无烟炉火上烘烤,烤热后,均匀地涂抹酥油(或麻油),待油渗入鹿胎块内部,继续涂油和...[详细]

  • 穴会

    腧穴。《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见腧穴条①。...[详细]

  • 穴空

    腧穴。空、古与孔通,即孔穴。《素问气府论》:分之所在穴空。见腧穴条。...[详细]

  • 穴名

    腧穴的名称。《千金要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穴名近于木者属肝;穴名近于神者属心;穴名近于金玉者属肺;穴名近于水者属肾。是以神之所藏,亦各有所属。穴名府者,神之所集;穴名门户者,神之所出入;穴名舍宅者,神之所安;穴名台者,神所游...[详细]

  • 穴名代号

    用缩序号的方法作为经络腧穴的代称。一般以缩号的经名加上穴位的序号来表示。各国对经穴的排列次序略有出入。为此,我国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制定了《针灸经穴标准化方案》,以求统一。...[详细]

  • 学医便读

    医学歌赋。陆锦燧辑于1922年。本书辑录清代名医江涵敦、费伯雄、吴贞、薛承基等八家所编医学歌赋,包括脉诊、舌诊、伤寒辨证,药物及方剂等内容,供初学者习诵。现存初刻本。...[详细]

  • 《学医随笔》

    医论著作。清顾淳庆撰于1821年。全书共分伤寒、温...[详细]

  • 雪口

    病名。又名鹅口。据《咽喉经验秘传》载:初生月内小儿,满口生疮,舌上生白屑如鹅口样,故名。此病多因胎热蕴于心脾二经所致。治宜清解胎毒,用银花、连翘、薄荷等漱口或外吹冰硼散等。参见鹅口疮、鹅口等条。...[详细]

  • ①生理学名词。饮食水谷精微变化所生而循行于脉管中的血液。《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详细]

  • 血崩

    病名。出《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亦名崩中、血山崩、血崩不止、暴崩。指不在经期而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多因劳伤过度,脾肾气陷,不能摄制经血,或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急则治其标,劳伤气血者,治宜补气固摄止血。方用举元煎加乌贼骨、棕榈炭...[详细]

  • 血崩不止

    病证名。指患血崩症日久不止者。《世医得效方》卷十五:梅饮子治血崩不止,盐梅七个烧灰为末,空心米饮服。又方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烧红秤锤淬酒下。或用安冲汤、固冲汤等。可参见血崩条。...[详细]

  • 血崩腹痛

    病证名。指患血崩症兼腹痛。多因血瘀气滞所致,症见腹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治宜行瘀止痛,方用四乌汤加莪术,或用失笑散;亦有因血虚胞脉失养作痛者,症见腹痛喜热喜按,治宜养血止血,方用胶艾四物汤。...[详细]

  • 血崩昏暗

    病证名。出《傅青主女科》卷上。多因血崩出血过多,心肝失养所致。症见两目昏暗,卒然倒下不省人事。治宜补血止血,方用固本止崩汤。若崩血不止,汗出肢冷,头晕心悸,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危重症候,宜回阳救逆,用参附汤。...[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下一页
  • 末页
  • 449537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