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榔榆茎叶

    【来源】为榆种植物梅榆的茎叶,夏、秋季采。原植物详 榔榆皮 条。 【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苦,滑,平。 ②《福建中草药》: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治疮肿,腰背酸痛,牙痛。 【附方】 ①治疮肿尚未成脓者:鲜榔榆叶适量,洗净,红糖少许,共捣敷,...[详细]

  • 棕榈花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花。 原植物详 棕榈皮 条。 【化学成份】参见 棕榈皮 条。 【性味】苦涩,平。 ①《本草拾遗》:有小毒。 ②《重庆草药》:温,平。 ③《陕西中草药》:味涩,性凉。 【功能主治】治泻痢,肠风,血崩,带下,瘰疬。 《中华本草》...[详细]

  • 棕榈子

    【别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 原植物详 棕榈皮 条。 【药材】干燥果实呈肾形,长7~9毫米,短径5~7毫米。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详细]

  • 棱枝槲寄生

    【别名】枫木寄生、万寿木寄生、柿寄生、樟木寄生、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青刚栎寄生(《海南植物志》),桑寄生(《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枝叶。 【原植物】 棱枝槲寄生 寄生小灌木,高1米许。枝圆柱形,灰棕色;...[详细]

  • 棕树心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心材。原植物详 棕榈皮 条。 【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心悸,头昏。 《中华本草》: 养心安神;收敛止血。主治心悸;头昏;崩漏;脱肛;子宫脱垂。 【附方】 治崩漏:棕榈茎(去皮取心)一斤,麦粉一斤,甜酒...[详细]

  • 棕树根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全年可采。 原植物详 棕榈皮 条。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涩,无毒。 【功能主治】止血,祛湿,消肿解毒。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详细]

  • 棕榈叶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片。 原植物详 棕榈皮 条。 【化学成份】参见 棕榈皮 条。 【药理作用】陈棕水煎剂100%、陈棕炭水煎剂30%、陈棕炭混悬剂12%、陈棕皮炭水煎剂30%、陈棕皮炭混悬剂12%浓度,均用0.8ml/只灌胃,对小鼠毛细管测凝血时及小鼠煎尾测...[详细]

  • 棕榈皮

    【别名】拼榈木皮(《本草拾遗》),棕毛(《普济方》),棕皮(《本草求原》)。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叶鞘纤维。 【原植物】棕榈(《本草拾遗》),又名:棕(《山海经》),?榈(杨孚《异物志》),棕衣树、百页草、定海针。 常绿乔木,高达15米。...[详细]

  • 棉花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 【原植物】草棉(《升庵集》),又名:古终藤(《南越志》)。 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1.5米。茎强健,少分枝,嫩枝和叶均有毛,后变光滑。叶互生,3~7掌状分裂,深不及中部,裂片状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收...[详细]

  • 补骨脂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 Bǔ Gǔ Zhī 【别名】胡韭子(徐表《南州记》),婆固脂、破故纸(《药性论》),补骨鸱(《本草图经》),黑故子、胡故子(《中药志》),吉固子(《江西中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详细]

  • 棉花子

    【别名】木棉子(《本草经疏》),棉花核(《兰台轨范》)。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 原植物详 棉花 条。 【性味】《本草经疏》: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温肾,补虚,止血。治阳痿,睾丸偏坠,遗尿。痔血,脱肛,崩漏,带下。 《中华本草》...[详细]

  • 棉子油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原植物详 棉花 条。 【化学成份】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和植物甾醇,粗制油中含有有毒的棉酚。 【药理作用】棉子油喂饲小鸡,增加血脂质...[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下一页
  • 末页
  • 533638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