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葱汁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葱汁即葱涕,功同葱白。古方多用葱涎丸药,亦取其通散上焦风气也。《胜金方》取汁入酒少许,滴鼻中,治衄血不止,云即觉血从脑散下也。又《唐瑶...[详细]

  • 葛粉

    【基原】为豆科植物葛 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原植物详 葛根 条。 【成分】 葛粉的一般分析为淀粉76.144%,蛋白质0.082%,纤维素0.36%,灰分0.224%和水分19.546%。 【性味】《开宝本草》:甘,大寒,无毒。 【归经】《品汇精要》:...[详细]

  • 葛花

    【别名】葛条花(《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花。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掉梗叶,晒干。 原植物详 葛根 条。 主产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药材】干燥花蕾呈不规则的扁长圆形或略成扁肾形,长5~15毫米,宽2~6毫米...[详细]

  • 葫芦茶根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豆种植物葫芦茶的根。原植物详 葫芦茶 条。 【采集】夏、秋采集。 【性味】《贵州草药》:性平,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黄疸,痈肿,瘰疬,骨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详细]

  • 葫芦茶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广西中兽医药植》),金剑草、螳螂草(《泉州本草》),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岭南草药志》),麻草、鲮鲤舌(《闽东本草》),土豆、地马庄(《贵州草药》),龙舌癀(《福建中草药》)。...[详细]

  • 葫芦七

    【别名】大救驾、荷叶七(《陕西中草药》),山紫菀(《山西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肾叶橐吾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 肾叶橐吾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茎短粗,具多数细长须根。茎直立,有纵纹。基生叶肾形,长10~20厘米,宽11~25厘米,边缘有...[详细]

  • 棘豆根

    【来源】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的根。 【原植物】 薄叶棘豆 多年生草本。主根极粗壮,圆柱形。茎极短。单数羽状复叶,长6~10厘米,叶轴细弱,密生长柔毛;小叶7~13,对生,线形,长1.3~2.5厘米,宽1~2毫米,被长柔毛;托叶小,披针形,与叶柄连合。花2~5朵...[详细]

  • 扛板归

    【别名】犁头刺藤(《物理小识》),老虎利(《生草药性备要》),雷公藤(《救生苦海》),河白草、霹雳木、方胜板、倒金钩、烙铁草、倒挂紫金钩、犁尖草、括耙草、龙仙草、鱼尾花、三木棉(《纲目拾遗》),刺犁头、蛇不过、急改索、退血草(《植物名实图...[详细]

  • 酸枣根皮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根皮。原植物详 酸枣仁 条。 【性味】《陕西中草药》:味涩,性温。 【功能主治】治便血,烧、烫伤,高血压,遗精,白带。 《中华本草》: 止血;涩精;收湿敛疮。主治便血;崩漏;滑精;带下;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详细]

  • 棘针

    【别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棘刺。 原植物详 酸枣仁 条。 【性味】①《本经》:味辛,寒。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消肿,溃脓,止痛。治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详细]

  • 棘刺花

    【别名】刺原、菥?,马朐(《别录》),棘花(《唐本草》)。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 原植物详 酸枣仁 条。 【性味】《别录》: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别录》:主治金疮内漏,明目。 《中华本草》: 敛疮;明目,主治金刃创伤;瘘管;目...[详细]

  • 棘叶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叶。原植物详 酸枣仁 条。 【化学成份】含芸香甙、小檗碱、原阿片碱、蜡醇、多量维生素C及苹果酸、酒石酸等。 【药理作用】酸枣叶子具有麻醉作用,如咀嚼1~2片叶子,可使口腔对甜味及苦味的感觉消失达5~10分钟。10%叶浸剂静脉...[详细]

  • 朝天罐

    【别名】张天刚(《植物名实图考》),七孔莲、朝天瓮子、张天罐、紫金钟、赤红莲、痢症草、罐子草(《江西中医》(9):67,1957),向天葫芦、天葡萄、公石榴、大金钟(《广西中兽医药植》),痢疾罐(《贵阳民间药草》),罗浮金锦香(《中国药植图鉴》)...[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下一页
  • 末页
  • 5356420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