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麻妹条叶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原植物详 绵藤 条。 【性味】辛,平。 【化学成份】叶含山奈甙(kaempferitrin),山奈酚-7-鼠李糖甙-3-葡萄糖甙(kaempferol-7-rhamnoside-3-gluc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rhamnoside-7-gl...[详细]

  • 麻叶绣球

    【别名】碎米丫、山茴香(《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根或根皮。 【原植物】绣球绣线菊,又名:珍珠梅(《植物名实图考》),珍珠绣球。 灌木,高达1.5米。小枝细,无毛。叶卵形至菱状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边...[详细]

  • 麻叶绣球果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绣球绣线菊的果实。原植物详 麻叶绣球 条。 【性味】性微温,味辛。 【功能主治】治腹胀痛。 理气和中。主治脘腹胀痛。 【用法用量】麻叶绣球果实一钱,研末,开水吞服。...[详细]

  • 麻黄

    【出处】《本经》 【别名】龙沙(《本经》),卑相、卑盐(《别录》),狗骨(《广雅》)。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 、 木贼麻黄 或 中麻黄 的草质茎。 【原植物】① 草麻黄 ,又名:华麻黄。 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高30~70厘米。木质茎匍匐卧于土中;...[详细]

  • 麻黄根

    【别名】苦椿菜(《大同府志》)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原植物详 麻黄 条。 主产内蒙古、辽宁、江西、河北、陕西、甘肃等地。 【药材】干燥根弯曲不整,长约20厘米,粗约2厘米,表面红棕色,有明显的纵沟,根茎有突起的...[详细]

  • 麻疯树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麻疯树的叶、树皮。 【原植物】麻疯树,又名:青桐木,羔桐、臭油桐、小桐子、黄肿树、假白榄、芙蓉树、滑桃树、桐油树、水漆、木花生、假花生、白油果、亮桐,吗洪罕(傣名)。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全株有灰白色乳汁。树皮光滑,...[详细]

  • 麻布七

    【别名】破骨七、麻布袋(《贵州民间药物》),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陕西中草药》)。七连环(《药学学报》10:692,1966)。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高乌头的根。 【原植物】高乌头,又名:穿心莲乌头,...[详细]

  • 枫香树叶

    【出处】《纲目》 【拼音名】Fēn? Xiān? Sh Y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叶片。原植物详 路路通 条。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0.05%,其中萜占88%,倍半萜占2%,倍半萜烯醇占0.6%,还含一种萜烯称做苏合树烯。 【药理作用】醇提物制成的止血粉,对犬...[详细]

  • 枫荷梨

    【出处】《江西草药》 【拼音名】Fēn? H L 【别名】偏荷枫、鸭脚木、梨荷枫、半荷枫(《江西草药》),梨枫桃、木荷枫、五加皮、疯气树、鸭脚板、半边枫、边荷枫、鸭掌柴、白山鸡骨、金鸡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树参的根及茎。...[详细]

  • 枫柳皮

    【拼音】Fēn? Liǔ P 【别名】枫杨皮(《湖南药物志》)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枫杨,又名:柜柳(《尔雅》郭璞注),枫柳(《唐本草》),桦柳、鬼柳(《群芳谱》),麻柳(《草木便方》),溪麻柳、...[详细]

  • 麻柳树根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根及须根或根皮。 原植物详 枫柳皮 条。 【性味】《重庆草药》:味麻辣苦,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治疥癣,牙痛,风湿筋骨疼痛,汤火伤。 《中华本草》: 祛风止痛;杀虫止痒;解毒敛疮。主治风湿痹痛;牙痛;疥癣;疮疡肿毒;...[详细]

  • 麻柳果

    【别名】一群鸭、雁鹅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果实。夏季采收。 原植物详 枫柳皮 条。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 【炮制】炒黄用。 【功能主治】《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散寒止咳。 《中华本草》: 温肺止咳;解毒敛疮。主...[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下一页
  • 末页
  • 518620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