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本草植物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榆蘑

    【来源】为侧耳科植物金顶蘑的子实体。 【原植物】 金顶蘑 子实体丛生。菌盖佛手黄至草黄色,光滑,漏斗形,宽3~10厘米;菌肉白色,肉质,具香味;柄偏生,白色,长2~10厘米,粗0.5~1.5厘米,往往基部相连;菌褶白色,稍密,延生,不分叉,狭窄至稍宽。孢...[详细]

  • 榆叶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原植物详 榆白皮 条。 【化学成份】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脂肪0.6克,碳水化物9克,粗纤维1.5克,灰分3.4克。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寒。 【功能主治】 《中华本草》: 清热利尿;...[详细]

  • 榆花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花。 原植物详 榆白皮 条。 【功能主治】《别录》:主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热。 《中华本草》: 清热定惊;利尿疗疮。主治小儿惊痫;小便不利;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详细]

  • 榆白皮

    【来源】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即剥取内皮晒干。 【原植物】榆树(陶弘景),又名:粉(《诗经》),白榆(《毛诗传》),白?(《尔雅》),零榆(《本经》),?榆(《尔雅》郭璞注),榆钱树(《救荒本草》)...[详细]

  • 槐耳

    【别名】槐糯(《千金方》),槐菌(《唐本草》),槐鸡(《蜀本草》),槐鹅(《圣惠方》),槐蛾、赤鸡(《纲目》)。 【来源】为寄生于槐树上的木耳。原植物详 木耳 条。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用槐耳清膏进行荷瘤动物体内抑瘤试验,证实在一定剂量...[详细]

  • 槐胶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树脂。 原植物详 槐花 条。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中华本草》: 平肝;息风;化痰。主治中风口噤;筋脉抽掣拘急或四肢不收;破伤风;顽痹;风热耳聋;耳闭。 ①《嘉?...[详细]

  • 槐角

    【别名】槐实(《本经》),槐子(陶弘景),槐豆(《本草原始》),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河南中药手册》),槐连豆(《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果实。 原植物详 槐花 条。 【药材】干燥荚果呈圆柱形,有时弯曲,种子间缢缩成连珠状,长...[详细]

  • 槐叶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叶片。 原植物详 槐花 条。 【化学成份】含芸香甙痕量~4.48%(一说6.4%)。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②《纲目》:苦,平,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治惊痫,壮热,肠风,溲血,...[详细]

  • 槐花

    【出处】《日华子本草》 【别名】槐蕊(《本草正》)。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朵或花蕾。 【原植物】槐(《尔雅》),又名:豆槐、白槐、细叶槐、金药树、护房树。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色或深灰色,粗糙纵裂。内皮鲜黄色,有臭味;枝棕色,幼时绿...[详细]

  • 槐白皮

    【别名】槐皮(《肘后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原植物详 槐花 条。 【性味】①《药性论》:味苦,无毒。 ②《纲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风邪外中,身体强直,肌肤不仁,热病口疮,牙疳,喉痹,...[详细]

  • 槐枝

    【别名】槐嫩蘖(《唐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嫩枝。 原植物详 槐花 条。 【化学成份】含芸香甙。 【性味】《纲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崩漏带下,心痛,目赤,痔疮,疥疮。 《中华本草》: 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治崩漏;...[详细]

  • 槐根

    【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根。原植物详 槐花 条。 【药材】干燥的根粗壮而呈圆柱形,略弯曲。外表黄色或黄褐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木质,纤维性。 【化学成份】含d-山槐素葡萄糖甙和dl-山槐素。 【功能主治】治痔疮,喉痹,蛔虫...[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下一页
  • 末页
  • 518620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