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资讯 > 古代名书 >

绛矾丸

《重订广温热沦》卷二:绛矾丸 【处方】皂矾15克(面裹烧红)杜苍术15克 真川朴24克 广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 【制法】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30克为衣。 【功能主治】治湿遏...[详细]

  • 足少阳之本

    即足少阳胆经经气起始处。参足少阳标本条。...[详细]

  • 足少阳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阳络脉。参见该条。...[详细]

  • 足少阳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阳经别。参见该条。...[详细]

  • 足少阴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少阴肾经。参见该条。...[详细]

  • 足少阴标本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下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类经》张景岳注:内踝下上三寸中为踝下一寸,照海也,踝上二寸,复留,交信也。标在肾俞及廉泉部。参见十二经标本条。...[详细]

  • 足少阴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本经别从足少阴肾经的?窝部分出,别走与足太阳经别汇合并行,上至肾,在第二腰椎处出属带脉;直行的一条,上行连系舌根,...[详细]

  • 足少阴经病

    病证名。系十二经病之一。即足少阴肾经...[详细]

  • 足少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阴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该经筋从足小趾的下面起始,与足太阴经筋并...[详细]

  • 足少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仲秋痹。《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腑,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详细]

  • 足少阴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该络脉从足内踝后下方的大钟穴处分出,在内踝后绕过足跟,走向足太阳膀胱经;它的支络与本经相并上行,至心包下面通贯腰脊。其病变,实则小...[详细]

  • 足少阴脉

    早期经脉名。即足少阴肾经。《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少阴脉:出内踝娄中,上贯?,入郄,出股,入腹,循脊内上廉,出肝,入?,系舌本。其病:病足热,?内痛,腹街、脊内廉痛,肝痛。心痛,烦心,咽□□□□,舌坼,□瘅,上气,□□,数喝,默默嗜卧,以咳...[详细]

  • 足少阴疟

    病名。疟发于足少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塞牖而处,其病难已。参见三阴经疟条。...[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下一页
  • 末页
  • 3203831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