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何首乌叶

    【出处】《纲目》 【拼音名】H Shǒu Wū Y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叶片。原植物详 何首乌 条。 【功能主治】治疮肿,疥癣,瘰疬。 【用法用量】外用:生贴、煎水洗或捣涂。 【附方】 ①治风疮疥癣作痒:何首乌叶煎汤洗...[详细]

  • 秃疮花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Tū Chuān? Huā 【别名】秃子花(《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秃疮花的带根全草。春、夏两季均可采挖带根全草,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秃疮花。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汁。根圆...[详细]

  • 乱角莲

    【出处】《文山中草药》 【拼音名】Lun Jiǎo Lin 【别名】六棱椎 【来源】为兰科植物滇石仙桃的块根。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后研粉用。 【原形态】滇石仙桃。 多年生草本。假鳞茎长10~15厘米,粗约1~2厘米,六棱形,下大上小,似锥。茎高50~80厘米,...[详细]

  • 牡丹三七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Mǔ Dān Sān Qī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华艾麻草的根。 【原形态】华艾麻草。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茎稍倾斜,高40~70厘米。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长尖,基部钝形...[详细]

  • 牡鼠粪

    【出处】《别录》 【拼音名】Mǔ Shǔ Fn 【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鼠粪(《类证活人书》)。 【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 【性味】苦咸,寒。 ①《别录》:微寒,无毒。 ②《纲目》...[详细]

  • 牡蒿根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Mǔ Hāo Gēn 【来源】为菊科植物牡蒿的根。原植物详 牡蒿 条。 【性味】性温,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寒湿浮肿。 【附方】 ①治风湿痹痛、头痛:牡蒿根一两。水煎服。 ②治寒湿浮肿:牡蒿根一至二两...[详细]

  • 牡蛎肉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Mǔ L Ru 【别名】蛎黄(《纲目》) 【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 【化学成份】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酸1.3%,10种必需氨酸1.3%,无机盐(铜、锌、锰、钡、磷、钙)17.6%,谷胱甘肽,维生素...[详细]

  • 牡蛎

    【拼音】Mǔ L 【别名】:蛎蛤(《本经》),古贲(杨孚《异物志》),左顾牡蛎(《补缺肘后方》),牡蛤(《别录》),蛎房、蚝莆(《本草图经》),蚝壳(《浙江中药手册》),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山东中药》),左壳(《中药志》)。 【出处】《本经》...[详细]

  • 牡蒿

    【出处】《别录》 【拼音名】Mǔ Hāo 【别名】蔚(《诗经》),牡?(《毛诗传》),齐头蒿(《唐本草》),水辣菜(《救荒本草》),布菜、铁菜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土柴胡(《陆川本草》),猴掌草(《江西民间草药》),流尿蒿(《四川中药志》...[详细]

  • 牡荆子

    【出处】陶弘景 【拼音名】Mǔ Jīn? Zǐ 【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去灰屑杂质,藏干燥处。 【原...[详细]

  • 牡荆茎

    【出处】《别录》 【拼音名】Mǔ Jīn? Jīn? 【别名】牡荆条(《安徽药材》)。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枝条。原植物详 牡荆子 条。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湿,喉痹,疮肿,牙痛。 ①《别录》:疗灼烂。 ②《本草拾遗》:治灼疮及(及一作发)热焱...[详细]

  • 牡荆沥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Mǔ Jīn? L 【别名】牡荆汁(《登真隐诀》)。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原植物详 牡荆子 条。 【制法】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之,则茎汁从两端沥出,以器承取之。 【性味】甘,...[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430
  • 431
  • 432
  • 433
  • 434
  • 435
  • 436
  • 437
  • 438
  • 439
  • 440
  • 下一页
  • 末页
  • 533638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