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透骨草

    【出处】《灵秘丹药笺》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全草。 ①地构叶于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晒干。 ②凤仙于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细枝,晒干。 【原植物】①地构叶,又名:地构菜。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茎横走,淡...[详细]

  • 亮菌

    【出处】江苏《医学科学研究学术报告资料选编》 【来源】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 【采集】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菌苗丝体的腐朽树根或树桩供用。 【原植物】 假蜜环菌。 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厘米,...[详细]

  • 亮菌

    【出处】江苏《医学科学研究学术报告资料选编》 【来源】为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的菌丝体。 【采集】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菌苗丝体的腐朽树根或树桩供用。 【原植物】 假蜜环菌。 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厘米,...[详细]

  • 急性子

    【出处】《救荒本草》 【别名】金凤花子(《摘元方》),凤仙子(《纲目》)。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的种子。原植物详 凤仙 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等杂质,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略呈扁球形至扁卵圆形,长2.5~3毫米,宽2~3...[详细]

  • 透骨香根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别名】搜山虎(《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根。原植物详 透骨香 条。 【采集】 9~10月采挖,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弯曲有分枝,颇长,粗者直径可达2厘米。...[详细]

  • 凤仙花

    【异名】金凤花(《世医得效方》),灯盏花(《滇南本草》),好女儿花(《纲目》),指甲花(《草木便方》),海莲花(《河北药材》),指甲桃花(《山东中药》),金童花(《江西民间草药》), 竹盏花(《药材学》)。 【原植物】凤仙花科植物凤仙。 【性味】甘微苦,温。 1....[详细]

  • 胖血藤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别名】毛血藤、云钩莲、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荞叶细辛(《贵州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牛皮消蓼的根。夏、秋采挖。 【原植物】 牛皮消蓼。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细长,被淡黄色柔毛。叶互生;叶片心状箭形,长4...[详细]

  • 胖大海

    【出处】《纲目拾遗》 【别名】安南子、大洞果(《纲目拾遗》),胡大海、大发(张寿颐),通大海(《兽医国药及处方》),大海子(《中药志》)。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 【采集】4~6月,由开裂的果实上采取成熟的种子,晒干。 【原植物】 胖...[详细]

  • 胖儿草

    【出处】《峨嵋药植》 【别名】黑脚杆(《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尖叶假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 尖叶假耳草。 草本,高可达20~30厘米。须根多分歧。茎圆柱形,无毛,嫩绿色,有时红蓝色。叶对生,披针形,长1~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详细]

  • 胜红蓟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别名】咸虾花、臭垆草(《广州植物志》),白花草、咸虾草、路遇香(《福建民间草药》),猫屎草(《广东中药》Ⅱ),脓泡草(《贵州植药调查》),白毛苦、毛射香(《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白花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详细]

  • 胆木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Dǎn M 【别名】山熊胆、熊胆树、乌檀(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胆木的枝、树皮。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植物】 胆木。 乔木,高可达5米以上。树皮外面灰黄色,内皮与木...[详细]

  • 独脚乌桕叶

    【出处】《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叶。原植物详 独脚乌桕 条。 【性味】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拔毒,消肿。治痈疮,瘭疽,足底石硬。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下一页
  • 末页
  • 533638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