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预防保健 >

银朱

【别名】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 【来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制法】按:银朱...[详细]

  • 羚羊肉

    【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肉。原动物详 羚羊角 条。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中华本草》: 柔筋利骨;祛风解毒。主治中风筋骨强急;恶疮;毒蛇咬伤。 ①孟诜:和五味子炒之,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 ②《本草...[详细]

  • 羚羊角

    【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角。 【原动物】赛加羚羊,又名:高鼻羚羊。 体形中等.身长1~1.4米。肩高雄兽为70~83厘米,雌兽为63~74厘米。体重雄兽为37~60公斤,雌兽为29~37公斤。头大。鼻吻膨大,鼻孔亦大,且能灵活伸缩和左右摆动。额前部分较隆突...[详细]

  • 淡味当药

    【别名】苦草、小方杆、乌金散。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当药的全草。 【原植物】当药,又名:兴安獐牙菜。 1~2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根黄色。茎直立,多分枝,近方形,淡黄色,有时带暗紫色。叶对生;下部叶狭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上部叶倒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详细]

  • 淡豆豉

    【别名】香豉(《伤寒论》),淡豉(《纲目》)。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原植物详 黑大豆 条。 【制法】取桑叶、青蒿加水煎汤,过滤,取药汤与洗净的黑大豆拌匀,俟汤吸尽后,置笼内蒸透,取出略凉,再置容器内,上盖煎过的桑叶、青...[详细]

  • 竹茹

    【别名】竹皮(《金匮要略》),青竹茹(《本草经集注》),淡竹皮茹(《别录》),淡竹茹(《食疗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砍取茎秆,刮去外层皮,然后将中...[详细]

  • 仙人杖

    【异名】退秧竹(《岭南采药录》),瘪竹(《药材资料汇编》)。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 Munro var. feewowis (Mitf.) Stapf ex Rendle 及苦竹 PZeioWastws amarMS (Keng) Keng 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原植物详竹茹及苦竹叶条。 【性味】咸,平。 ① 《本草拾遗...[详细]

  • 竹沥

    【别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竹茹 条。 【生境分布】大部分地区均产。 【制法】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详细]

  • 慈竹沥

    【别名】慈竹油。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采收】取鲜慈竹竿截成 30-50cm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原植物】慈竹 。 植株呈乔木状。高5-10m,梢端细长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详细]

  • 竹卷心

    【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 【原形态】原植物形态详 竹茹 条。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详细]

  • 苦竹茹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Kǔ Zh R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 原植物详 苦竹叶 条。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主下热壅。 ②《纲目》:止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详细]

  • 淡竹壳

    【别名】淡竹箨(《纲目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之箨。原植物详 竹菇 条。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能去目翳,功同熊胆。 明目退翳。主治目翳。 【附方】 治翳:淡竹壳不拘多少,以布拭去毛,烧灰存牲,每药一钱,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细末,点...[详细]

  • 淡竹叶

    【别名】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山鸡米(《华南经济禾草植物》),竹叶麦冬(《中国药植志》),金竹叶(《广西中兽医药植》),长竹叶(《江苏植药志》),山冬、地竹、野麦冬(《广西中药志》),淡竹米(《药材学》...[详细]

  • 首页
  • 上一页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下一页
  • 末页
  • 5336388
诊堂门面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王氏家传山草药祛邪疗法,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清除肾脏炎症、修复肝肾异常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充沛平衡,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另外,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将体内久积废物、垃圾排泄体外,降低血毒,改善血循环等障碍,提高造血机能,起到净化血液毒素,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详细]

即时咨询专家
王氏中医肾病诊堂
肾病常识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

肾病保健更多...

每年定期体检预防肝癌!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癌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治之症,然而能长期生存者多是早期肝癌患者。肝癌早期缺乏特征性征象,多表现为肝区隐痛、食欲下降、腹胀等,与多数消化道疾患症...[详细]